為什麼文青必去大稻埕?(一)台北老城區,以街區為教室:在上歷史課、地理課、美術課時,老師口沫橫飛地宣導著認識環境、擁抱家鄉時,不如實際走訪一趟吧?教育的層面非常廣闊,不只限於傳統的「學校、教室」,而是打破人為的藩籬,躍入大稻埕,一起來上這堂沒有界限,更不分年齡的課。(二)老屋新生與創意店家:文化資產再利用,探索文化資產的當代價值,傳統街屋,巴洛克建築。服裝出租、相機店。(三)傳統商家的獨特氛圍:看傳統店家如何突破時代的考驗,展現青出於藍的商人精神,中藥行、雜糧行、農具行、種子行、碾米行、桶店、金香鋪、燈籠店、茶行、糕餅舖。(四)廟宇與在地生活:從當地信仰看在地產業的特色,剖析大稻埕商業發展脈絡,大稻埕3大廟宇--霞海城隍廟、法祖宮廟、慈聖宮。(五)美拍天堂,轉角有好景:走訪台北老城區,變裝體驗,親子體驗遊,必拍打卡景點,鐵馬之旅,博物館之旅,大稻埕碼頭。
【清領初期】
*十七世紀以前,大稻埕仍是人跡罕至,最早有少數的平埔族人漁獵於此,番社名為「奇武卒社」(或稱圭母卒社、奎府聚社)。
西元1709年(康熙48年),陳賴章取得大加臘堡墾照,准許開墾的範圍涵蓋整個大臺北區盆地,之後始有漢人在這裡耕種,以布匹米酒等物與平埔族人交易鹿皮。
【清領末期】
*西元1851年,咸豐元年
泉州同安人林藍田為避海賊從基隆逃至大稻埕,以「林益順」為商號,建立三間店鋪(今勝豐食品行與林五湖本館),是為開發之始,為大稻埕第一間街屋。
*西元1853年,咸豐三年
艋舺發生「頂下郊拚」--三邑人(福建省泉州府的晉江、南安、惠安三縣)與同安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械鬥事件,落敗的同安人林佑藻率眾逃至大稻埕,林佑藻與兄弟林友俊創「林復振」、「林復源」、「林復興」三家商號。
PS. 郊,也稱為郊商或行郊,是臺灣清代重要的商業組織,負責來往臺灣海峽的貿易,有時也兼島上各地的貨品交易。
*西元1859年
臺北霞海城隍廟落成。
*西元1863年
因天津條約關係,艋舺、大稻埕開港。
*西元1864年
林佑藻籌募初建慈聖宮於現在迪化街和民生西路交界處。
*西元1868年
艋舺發生寶順洋行租屋衝突,使得杜德與李春生由艋舺轉往大稻埕發展。
*西元1869年
臺灣茶葉運銷紐約,寶順洋行在大稻埕茶館加工製作烏龍茶,運銷紐約計21萬3000斤,美國成為臺茶的主要市場,是臺灣整個產業外交發展中關鍵性的大事,使大稻埕洋行興起。
*西元1873年
臺灣茶外銷主流從烏龍茶轉為包種茶。
*西元1878年
大稻埕瘟疫,法主公救災有功,大稻埕集資興建法主公廟成為茶商信仰中心。
*西元1886年
# 板橋林家林維源與廈門商人李春生合組「建昌行號」,後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勸請林與李合資修建建昌街(今貴德街北段)與千秋街(今貴德街南段),街道兩旁興建洋樓店舖,出租給來台貿易的外商使用,林另捐資興建六館街(今南京西路西段),興建中西合璧式的街屋,供外商居住,為臺北市初有洋樓之始。
# 劉銘傳興建「臺北軍裝機器局」於大稻埕河溝頭街完工,為臺灣近代工業之始。
# 臺灣第一所官設新式學校「西學堂」創於大稻埕六館街,意在培養買辦與技術人才。
*西元1888年
臺灣第一所官設技術學校「電報學堂」創立於大稻埕建昌街。
*西元1889年
# 劉銘傳下令業界成立茶商組織茶郊永和興,此為臺北市茶葉公會前身,也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同業公會。
# 因修建臺北至新竹段鐵路,經大稻埕橫渡淡水河可行駛火車的木橋(臺北橋前身)竣工。
*西元1891年
# 臺北至雞籠的鐵路竣工,設立於大稻埕市街南側的第一代臺北車站正式啟用。
# 以「釐金」制度作為稅收來源的茶釐局改移大稻埕。
PS.釐金制度:釐金,是從西元 1853 年(咸豐 3 年)清朝太平天國之亂開始,至西元1933年廢止的一種地方商業稅,因初定稅率為一釐,「百分之一」1 %為一釐,故名釐金,又稱釐捐、釐金稅。清政府為籌措軍餉以對付太平軍,在各地水陸交通要道設關卡,徵收「貨物通行稅」,稅率為(1 釐),西元 1885 年推行全國。 西元 1870 年曾在臺灣抽「樟腦釐」,1871 年抽「茶釐」,1889 年劉銘傳抽「百貨釐」。
【日治時期】
*西元1895年
# 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臺灣進入日本時代。
# 於千秋街創設「大日本台灣病院」,為今日臺大醫院的前身。
# 興建「大稻埕市場」於九間仔後街附近。
*西元1897年
於建昌街首設臺北第一座米穀市場。
*西元1898年
# 受惠於茶葉的發展,大稻埕人口躍升為臺灣第二位,僅次於府城台南。
# 大稻埕公學校成立,為今日太平國小前身,臺灣第一位雕塑家黃土水畢業於此。
*西元1899年
台北茶商公會開始推動茶稅廢止運動。
*西元1900年
# 臺北大稻埕仕紳黃玉階組織天然足會,倡導矯正臺灣女子纏足的弊病(臺灣第一個解放纏足的女性,乃大稻埕中街的張方的十四歲傭人)
# 吳文秀代表臺灣茶商參加巴黎萬國博覽會,是臺灣第一個參加萬國博覽會,也是臺灣第一位參加國父興中會的第一人。
*西元1901年
時任大稻埕區長黃玉階,為第一位依「臺灣醫生免許規則」取得「臺灣醫生免許證」的漢醫生。
*西元1903年
淡水線改由大稻埕站為起站。
*西元1908年
大稻埕市場(現:永樂市場)落成於臺北霞海城隍廟旁的蘆竹腳街空地。
*西元1910年
日本實施市區改正,慈聖宮遷至保安街現址。
*西元1911年
大稻埕公學校舉行剪髮會,百餘人參加剪髮辮,其中學童凡三十人,為臺人剪髮辮之始。
*西元1913年
大阪「明治紀念拓殖博覽會」邀請臺北茶商公會進駐,以臺灣青竹為材料搭蓋,販售著名的包種茶和烏龍茶。
*西元1915年
# 大稻埕港口淤塞,從此不再有輪船進出。
# 茶商李春生建獻大稻埕禮拜堂落成。
*西元1916年
# 蔣渭水於大稻埕大安醫院懸壺濟世(今義美店址)。
# 第一家完全由臺灣本土業者集資創辦以茶葉融資為主的銀行—新高銀行成立。
# 臺灣最早設立天主教女子學校—靜修女中(私立靜修女學校)於大稻埕成立。
*西元1917年
# 臺北稻江信用組合(現:瑞興商業銀行)成立於大稻埕城隍廟前街。
# 辜顯榮創立高砂鐵工所於太平町,為臺北市最早的鑄造工廠。
*西元1920年
臺北設市。臺北州之下,以艋舺、大稻埕、城內三市街為基礎,設立臺北市。
*西元1921年
# 建成圓環成立夜市,是當時台北市最重要的小吃夜市。
#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
*西元1923年
茶商陳天來建造錦記茶行。
*西元1924年
# 臺灣總督府舉行大稻埕茶商調查,結果發表茶商總數252家。
# 「正米市場」成立於大稻埕的建昌街,提供米穀集中交易及期貨買賣。
# 錦記茶行茶商陳天來所投資永樂座戲院落成。
*西元1925年
放棄木橋結構改以桁架橋改建的台北橋通車,後成為臺北八景之一的「鐵橋夕照」。
*西元1931年
臺灣人開立第一家咖啡館--維特咖啡,於太平町開幕。
蔣渭水病逝,於永樂座舉行告別式。
*西元1934年
臺灣最早的西餐廳--波麗露西餐廳,於太平町的開張,已被臺北市政府列為歷史建築。
*西元1935年
#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並設大稻埕南方館展區。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簡稱臺灣博覽會,是1935年(昭和10年)日本統治臺灣40週年時,於該年10月10日至11月28日此50日期間在台灣各地(以台北市為主場地)所舉辦的博覽會,也是臺灣有史以來第1次舉辦全島大型博覽會,同時也是臺灣史上最大型的活動。
# 臺灣第一大電影院「臺灣第一劇場」落成,社長陳清波為錦記茶行茶商陳天來之子。
*西元1937年
李春生後人成立李春生紀念教會(今:貴德街44號)。
*西元1945年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放棄台灣統治權。
*西元1947年
二月二十七日當晚,天馬茶房外因查緝私菸糾紛,引發二二八事件,之後全臺開始實施戒嚴令。
*西元1970年
位於延平北路二段,擁有臺北第一座電動手扶梯的大千百貨開幕。
*西元1985年
永樂市場綜合大樓落成。
*西元1987年
宣布解嚴。
*西元1988年
樂山文教基金會聯合當地居民、臺北市民和專家學者發起「我愛迪化街」保存運動,搶救大稻埕傳統聚落。
*西元1992年
指定大稻埕77棟建築作為歷史性建物保存。
*西元1995年
臺北市都發局成立「迪化街工作室」。
*西元1996年
迪化街舉辦第一屆年貨大街。
*西元1999年
內政部為保存大稻埕歷史街區景觀,核定「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區」細部計畫。
*西元2001年
建成圓環拆除,並於2003年改建重新開張。
*西元2010年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URS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推動計畫,第一間「URS 127設計公店」由淡江建築系經營管理。
*西元2013年
產發局「臺北市大同區大稻埕創意生活產業發展計畫」。
*西元2014年
「URS 127玩藝工廠」由蔚龍藝術公司經營管理。
*西元2016年
商業處「大同大不同」大同特色商圈傳統店家品質提升計畫。
*西元2017年
臺北圓環(原:建成圓環)拆除,改建為建成圓環廣場。
*西元2019年
「URS 127知識客廳」由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經營管理。
*西元2020年
「埕樂通」開館。「埕樂通」原是都市再生前進基地(URS)127基地,2020年8月下旬交由文化局接手,透過老屋活化,規劃為以在地產業為主題的展示暨休憩空間,後續由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負責維運管理。埕樂通建築是一坎兩進的長型街屋,建物有紅磚牆面,中間夾有天井,且保留通廊特性,是目前迪化街上唯一可從正門迪化街穿越屋內直達後門民樂街的街屋。埕樂通一樓推出大稻埕產業記憶展,展示中藥、茶、裁縫等古件物品,透過互動地圖、藥材聞香等感官體驗,邀請民眾探索蘊藏160年底蘊的大稻埕文化記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大家按讚粉絲團,互相交流吃喝玩樂情報!
您的支持是我發文的動力,請不吝嗇給個讚和推囉~感激^0^
旅人Carrie愛漫遊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carriewu0925travel
★歡迎追蹤【旅人Carrie愛漫遊】IG:carriewu5120
https://www.instagram.com/carriewu5120/
★歡迎訂閱youtube:https://goo.gl/qd9MVr
★歡迎加入Telegram:https://t.me/carrie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