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9249.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又有新的導覽點子囉!

大稻埕導覽+傳統戲曲,超新鮮,能夠激盪出什麼火花?

Carrie帶著小恩恩,跟著導覽員的腳步,

走訪位於大稻埕的傳統戲館,可惜很多都已經改建,

還分別與京劇、北管戲、歌仔戲演員不期而遇,

演員們分別在大稻埕的3個空間裡演唱,與旅人互動,

演員們彷彿穿越時光隧道來到現代,

與大家一起分享關於他們那個年代的歷史氛圍與戲曲表演,

讓原本感覺距離很遙遠的傳統戲曲,

透過導覽,有了最直接鮮活的接觸,

特別是小恩恩從來沒接觸過戲曲,

也能夠透過導覽的安排,對戲曲有初步的了解、欣賞,

還能看著手冊上的歌詞,跟著演員學習戲曲唱腔呢^^

 IMG_9247.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蝦咪,來參加導覽還有紅包拿?

因為Carrie和小恩恩是活動第2名報到的,

所以主辦請小恩恩帶著要打賞歌仔戲演員的紅包,

等著遇到演員時要送給他。

 IMG_9248.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上演 導覽手冊。


IMG_9251.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52.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54.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55.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58.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61.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71.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72.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73.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77.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79.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85.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87.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88.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90.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92.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93.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95.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298.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343.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346.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347.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349.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350.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382.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392.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393.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399.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401.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408.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411.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413.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IMG_9416.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11822591_969945483068941_3245929528921066789_n.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大稻埕是最近這幾年台灣的熱門關鍵字,

越來越多人到這裡拜月老、逛老屋、嘗小吃,

其實仍有許多故事埋藏在大稻埕的每個角落,等著我們去發掘。

11219218_1198054833545440_8815721870849879676_n.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一百多年來大稻埕有超過10家劇院,

歌仔戲、京劇、話劇、歌舞劇、布袋戲等等各類型劇團,

來自台灣及海外各地,在劇院、廟埕、酒家等演出,

提供庶民百姓、富商名士的日常生活娛樂,

大稻埕也是戲曲演員們的生活重心。

隨著劇院一一歇業、拆除,大稻埕的戲班逐漸凋零,戲曲也逐漸遠離人們的生活。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是台灣唯一中英日語步行導覽團隊,

從最初的歷史文化導覽,陸續設計各種主題路線,如電影、文學、生態、文青等,

此次與歌仔戲、北管戲、京劇演員合作,

共同規劃《戲,在大稻埕街頭上》系列活動,

結合文化導覽與戲曲演出,

將三個大稻埕時代背景,融合在過去曾經的劇場景點與戲曲特色,

精心規劃成一條獨特的導覽路線。

829日、95日、912日週六下午各有三個梯次,

分別由三位導覽員帶領,

每梯次都會在大稻埕街頭與戲曲演員不期而遇,

導覽員、演員、民眾將一起進入歷史場景,

共同演出1960s1940s1920s三個不同時代的大稻埕,呈現各種社會階層的人物故事。

 

 11892176_1198055000212090_6138814660676468265_n.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11899973_1198055196878737_8878554465071179255_n.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一場導覽 三齣戲 三個未曾相識的大稻埕年代

1960s 壓抑 / 極權時期,她在年度舞台力拼,追尋夢想。

1940s 徬徨 / 戰末紛擾,曲館四散,他不知該往何處去?

1920s 愉悅 / 歌舞昇平,她來此大千世界,華麗登台。

 

這一次,我們將一起走入時光隧道....

一場導覽,看遍京劇、北管戲、歌仔戲在大稻埕的絕代風華

 11887934_1198055166878740_1932879674074177822_n.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11915444_1198054920212098_2895744610648255628_n.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11921664_1198055083545415_6735252477878466621_n.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台北城市散步與三位表演藝術工作者合作,將導覽與戲曲編織成章,

導覽員帶領民眾走入舊日歲月,發掘大稻埕在不同時代的不同面貌。 

時間:104829日、95日、912 / 每個下午14:0014:3015:00,共9場次,每場次約90分鐘

費用:每人500 / 老客戶優惠價400

 

 

導覽員:蔡孟君、陳慧澐、葉文茹

歌仔戲:瑄

北管戲:吳承軒

劇:Angel

劃:邱

本:廖湘婷

計:游珮怡、賴怡儒
字:周晉夷

 

 

主辦單位: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協辦單位:藝研堂有限公司、台北霞海城隍廟

合作單位:大峰奢華服室有限公司

音樂提供: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

贊助單位:文化部 大稻埕地區表演藝術輔導與整合計畫 

活動網址:http://goo.gl/5DeSFH

 向城隍爺參拜_(1).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向城隍爺參拜_(2).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所有工作人員合照.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記者會於台北霞海城隍廟埕舉辦.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歌仔戲-瑄廷.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導覽員-葉文茹.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導覽員與歌仔戲演員對戲.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1960年代

這是一個經濟起飛的年代。

政府採取「工業取代農業」、「低廉工資代工」等經濟措施,

出口大幅增加,農村人口開始移往都市。

而經歷戰亂的大稻埕,仍是台北最重要的商業區。

這裡,就像是一座超大的批發賣場,

在沒有便利商店、量販店的時代,各行業的批發商都在大稻埕設立據點,

包括南北貨、中藥、布料、糖果、紙張、農具、鈕釦等等。

台灣北部的小型商店如要進貨,都必須來大稻埕,尋找批發商人。

大量移居農村子弟與商人來到了都市,大稻埕就成為重要的工作地點。

此時高速公路尚未開通,台北橋就是一號省道進入台北市區的門戶,

中南部北上的貨車多會從台北橋進入台北市

同一時間,在淡水河的另一端,大量中南部移民聚集居住在三重與蘆洲。

每一天,他們經過台北橋,到大稻埕工作。

今日仍在大稻埕開店的南北貨、布行老闆,其實多是戰後才至大稻埕發展。

於是,台北橋和一旁的大橋戲院,都見證了當時的盛況。

四十年過去,每天仍有大量人潮經過台北橋來返台北與新北,而大橋戲院已不再。 

-----------------------------------------------------------------------------------------

1940年代

西元1945年,民國34年,昭和20年,二戰結束,國民政府接管臺灣。

戰爭末期,日本政府節節敗退,

總督府將大部份台灣物資運送至太平洋及東南亞戰場,

物資短缺下,台灣物價上漲,

總督府實施米糧統制政策,嚴格分配所有人民的米糧。

而在物資禁運懲罰下,

大稻埕的茶葉已無法運送至歐美國家或大陸,

往日本與東南亞的航線雖然仍舊可運輸,

但日本國內消費力大減,東南亞地區隨著日本戰線持續衰退,

美國海軍轟炸受阻,使得茶葉外銷量低落。

此時的大稻埕,已禁止戲曲演出,

仕紳們也節省開支,酒家生意清淡、軒社解散。

戰爭期間,美軍對台北進行的大轟炸,也炸毀台北城內眾多官方建築、學校。

大稻埕雖倖免於禍,

但政府為避免空襲的火勢蔓延,拆除許多大稻埕建築,

成「疏開空地帶」,大稻埕部份街區呈現頹圮景象。

 

     

-----------------------------------------------------------------------------------------

1920年代

這是一個輝煌的年代,此時,日本治理台灣已超過20年,

台灣是日本南進計畫的重要基地,

台北則是台灣各地都市規劃的示範城市。

經過20餘年的街市改正,

城隍廟前的南街從過去的歪斜道路,變為筆直永樂町通的一部份,

永樂町是大稻埕的主要商業區,

新開通的太平町通則陸續開設各種新式商店,

如咖啡廳、酒家、醫生館等,成為時下男女逛街購物的首選。

過去數十年大稻埕茶葉貿易所帶來的經濟繁榮下,

人們開始追逐金錢以外的滿足,

各種國外新奇文化體驗與物品在大稻埕出現。

娛樂與藝術活動蓬勃發展,

商人競相興建大型劇場、戲院。

辜顯榮買下淡水戲館,更名為新舞台,

持續引進上海、福建戲團來台演出,

茶商陳天來為與之抗衡,於永樂町興建永樂座,開幕即邀請上海京班來台演出。

這是一個台灣文化上的「狂飆年代」,

台灣文化協會在大稻埕靜修女子學校舉行創立大會,

新生活運動、演講會、<台灣民報>、《台灣文藝》、

《台灣新文學》等各種活動、刊物與青年會的進行,

才華洋溢的畫家、音樂家與作家,在富商的支持下,創作不輟。 

-----------------------------------------------------------------------------------------

大橋戲院
有別於永樂町的永樂座、太平町的第一劇場等商賈名士的聚集地,

位於大橋頭的大橋戲院,是庶民百姓欣賞戲劇的好所在。

許多歌仔戲演員經常在大橋頭附近聚集,使得大橋戲院在1960年代達到最高峰,

是台灣地方戲曲競賽北區決賽場地,

國民政府害怕地方戲曲演出時民眾群聚,

於是舉辦全國地方戲曲比賽,以管制傳統戲曲演出。

隨著電視產業蓬勃發展,台北歌仔戲院式微,

大橋戲院是台北最後一間歌仔戲院,於1968年拆除改建大樓。

改建後的二三樓叫做金橋戲院,

後來又改叫銀鄉戲院,主要播放外國三級片,後來又變成歌舞牛肉場,

然後變成電玩場、中醫診所,關於大橋戲院的記憶幾乎找不到了。 

江山樓
建於西元1917年,是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市大稻埕著名的飯店,

以「台灣第一之支那料理」做廣告,吸引仕紳聚會。

舊時此類包含酒肆與女侍的飯店亦稱「藝旦間」,

培養許多孤女、養女,教導文學、音樂、繪畫,成為江山樓的藝旦。

日治時期無論民房或商行大多為平房或兩至三層樓的建築,

江山樓卻高達四層,由此可知其氣態,

政要商賈、文人名流往來匯聚,也標誌了臺灣早期上流社會活動的浮華時代。

「登江山樓,吃臺灣菜,聽藝旦唱曲」
「城廓知非昨,江山剩此樓;紛紛詩酒客,誰識箇中愁?」

曾經,文人如此稱讚江山樓。但在戰間的壓抑氣氛與戰後紛亂下,

奢華浮靡的江山樓黯然歇業,建築也在1976年拆除,僅餘老照片與詩文可供追憶。

-----------------------------------------------------------------------------------------

 

永樂座
西元1924年,大稻埕茶商陳天來投資興建永樂座,

仿巴洛克式的建築富麗堂皇,

窗飾為四座藝術女神像的雕塑,內部構造則走日本風,

1505個座位,票價分作三等,

開幕首演特邀來自上海的樂勝京班演出,

是當時臺北最先進完善的戲劇表演場地。

知名的作詞家李臨秋於1924年進入永樂座工作,

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歌謠,如望春風、四季紅等,

1925年台灣人第一部自製電影也在永樂座上演。

此外蔣渭水、林獻堂等人經常在永樂座聚會、演講。

1931年蔣渭水過世,在永樂座舉行「大眾葬」,

當時萬人空巷,為蔣渭水送行。

永樂座是各種戲劇表演的舞台,

歌仔戲、臺灣新劇、大陸京班、上海班、福州班的戲園,都曾在此演出。

台灣光復後,永樂座改名永樂戲院。

1948年,顧正秋的京劇班在此公演,

一口氣就唱了五年,演出一千多場,為京劇打出在台灣發展的基礎。

西元1954年起,永樂戲院轉為電影放映和舞台演出混合經營,

並搭上台語電影風潮,標榜「台語影片大本營」。

但在1960年,「永樂戲院」在舞台表演沒落與新興電影院的競爭下,正式宣告停業。

-----------------------------------------------------------------------------------------

 

歌仔戲

歌仔戲最初的歌樂是來自閩南,在日治時期前後,

由漳州移民帶來台灣,從宜蘭開始發展。

「野台歌仔戲」,搭建臨時舞台來表演,現在也能在廟會等場合看見。

在歌仔戲越來越紅之後,

也開始有戲院邀請歌仔戲班進到戲院表演,稱為「內台歌仔戲」。

20年代盛行的內台歌仔戲,在1937年皇民化運動時,漸漸式微。

但到了50年代,又重新復甦起來,全盛時期全台有三百餘家的戲團在內台演出。

隨著新興娛樂,如廣播的出現,歌仔戲也有不同的發展,

如廣播歌仔戲,因為僅能依靠聲音,此時創作出了非常多的曲調。

而電影、電視的發展,也讓歌仔戲在6070年代大受歡迎,

反之,內台歌仔戲逐漸式微,許多轉回野台表演的形式。

80年代後,電影歌仔戲逐漸式微,

許多戲班紛紛回到野台與內台表演的形式,

有些將之精緻化,並吸收現代劇場的特色,

有更多新創的劇碼、布景變換、將歌仔戲帶到不同的表演天地。

-----------------------------------------------------------------------------------------

北管

在早期,北管是台灣農村的流行音樂,

北管戲的故事題材較廣,英雄毫傑、忠孝節義、歷史傳說等等都有,

因而大受百姓歡迎,

迎春迎神、婚禮壽慶,都少不了北管的助陣,

我們現在在廟會聽到的嗩吶、椰胡、鑼、鼓等,都是北管常用的樂器

農閒時召集佃戶子弟並延請亂彈戲師傅來教戲,逐漸被稱為「子弟戲」,

後來有職業亂彈戲班出現,

所以如今「子弟戲」專指業餘戲團,其經費大多經由募捐或地方有力人士資助,

與專業北管館閣區隔。

經過皇民化運動和現代音樂的盛行,北管已不再是流行音樂了,

但在廟會節慶等場合中,北管音樂仍不可或缺,

而儘管台灣最後一個職業北管亂彈戲班新美園已經結束,

但仍有子弟戲社團在努力研習、傳承北管戲。

-----------------------------------------------------------------------------------------

京劇

京劇在台發展,是從日治時期開始,

當時的仕紳們紛紛延請福州、上海戲班來台演出,

19081936年間,有超過五十個京班來台演出。

直到在二戰末期,日本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禁止戲曲的演出為止。

國民政府來台後,京劇劇團也隨之而來。

其中最有名的,即是1948年,永樂座延請顧劇團來台,

原本只是做一個月的演出,但因觀眾反應熱烈,一演就演了五年,

全團留在台灣,顧正秋也在台灣定居。

劇團解散後,重要團員大部分轉投軍中劇隊,

成為台灣京劇重要演員、琴師及鼓師,也肩負起教學的責任。

5060年代,京劇在台盛行,政府大力支持,培養其為「國劇」,

是許多撤退來台人士思念故鄉的慰藉,也有一票忠實戲迷。

70年代後期,有些劇團開始將現代劇場的元素加至京劇,也開始創作新的劇目。

90年代大陸劇團來台後,

傳統的「流派藝術」與「戲曲改革」的討論與發展仍在持續,

也為京劇發展開啟新的一頁。 

-----------------------------------------------------------------------------------------

導覽員  

 

蔡孟君
現為上班族兼台北市社會教育館附設青年歌仔戲團團員。

人生到目前為止總是不務正業,轉了無數個彎:

學音樂、跳舞、辦活動、教書、做研究、編刊物、唱戲…,至今仍繼續轉彎中。

因為參與劇團的關係經常在迪化街走跳,

不是台北人卻喜歡大稻埕的老台北味兒,

一種舊舊的、有安全感的、像是回到家的味道。 

陳慧澐
語言與說話工作者。

最初只單純地著迷於文字,經過友人啟發才知道原來也可以很享受講話的過程,

及至如今以語言與說話為業的生活型態。

喜歡挖掘事件的來龍去脈、

喜歡比較城市/文化/語言/觀點的差異、

對大部分知識都感到好奇,但只對其中的少數保有探知的動力。

小時候很守規矩,長大了亂中有序。

曾經很喜歡做計劃,現在更喜歡留白。

愛看主角長不大的卡通片,不愛看太寫實或地球以外的電影;

最想回到沒有機會見識的起飛年代,最想見到造字倉神或說文許神。

 導覽員-葉文茹.JPG - 20150820(四)台北城市散步《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葉文茹
二十歲三個月,年紀輕到幾乎不認識老台北,

幼時早該有的十萬個為什麼到最近才冒出。

幸好他們終究是冒出來了。

以前老揣著疑問在街頭遊蕩,未曾悉心追尋,

直到邂逅台北城市散步,才開始學習如何找答案。 

演員

瑄廷 飾演 阿春小姐 (歌仔戲)

因緣際會,

參與社教館歌仔戲研習班國寶級歌仔戲苦旦廖瓊枝老師學習歌仔戲唱腔後,

又承河洛劉先生開辦河洛研習班邀約參與,

受各位導師(石文戶導演, 王金櫻老師…等)教導”腳步手路”唸詞方式,

演出時還有各位大咖演員的戲劇指導,更是受用不少。

進而又巧妙的接受舞台劇”戲班子劇團”舞台科班人士的傳授,

進入了舞台劇的領域和戲劇演員的世界。

近兩年的電視電影代表:總舖師”的貴婦局長,

”迴光奏鳴曲”多話的同事,

微電影真實故事”一瞬之光”女主小晏母親,

偶像劇”逆光青春”明達母親,

即將上檔鄭文堂導演的“菜鳥 Maverick”中苦情媽媽。 

Angel 飾演 筱秋小姐 (京劇)

高中時期參加救國團舉辦之歌仔戲研習營,就愛上了傳統戲曲。

曾參加社教館延平分館歌仔戲研習班從廖瓊枝老師及台北師院歌仔戲社隨孫翠鳳老師學藝。

出國進修多年回國後,亦參加大安、木柵社區大學京劇班課程,

先後從魏海敏老師、李光玉老師、趙復芬老師學習京劇唱腔及旦角身段。

此外亦協助歌仔戲團體的行政工作、英文字幕翻譯、成果展演排練等。

曾參與雙喜戲劇坊義演、展演等活動。 

吳承軒 飾演 阿旺仙 (北管戲)

「大稻埕?這倒底在台北哪邊」這問題我從來沒想搞懂過,

至少前二年還是如此,

以的我對於生活環境沒有任何的感情,更遑論關心。

在台南念大學時,雖然台南真的很棒,

可就是某些地方就是覺得怪怪的,原來這是一種想家;

就算我有多喜歡台南可是就是無法徹底融入,這是一種隔閡。

畢業後離開台南回到台北,有晚肚子好餓,於是去了巷口吃碗麵,

這真是一個契機,我一邊吃麵一邊跟老闆娘聊天還一邊要求加湯;

原來這是一種熟悉,一種在家鄉才能完全鬆懈的安全感。

至此,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好喜歡好依賴台北跟家人,

而為此我告訴自己,不要再輕易地離開了;

最後以北管戲曲口吻作結,在下姓吳名承軒別號小白猿台北松山人士。

祝福參與導覽的個位可以更愛更了解自己的家鄉與家人。 

歡迎大家加入粉絲團,互相交流吃喝玩樂情報!

您的支持是我發文的動力,請不吝嗇給個讚和推囉~感激^0^

旅人Carrie 愛漫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arriewu0925trave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旅人Carrie愛漫遊 的頭像
    旅人Carrie愛漫遊

    旅人Carrie愛漫遊

    旅人Carrie愛漫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