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0621【義大利】威尼斯面具。
時間:
2010062194336秒。
地點:自宅沙發上。

 

Carrie多年前曾一遊義大利,帶回來一對小型面具做為紀念,面具有相當多種類,這個稱做「Jester」,或稱為「Jolly」,是一種女性面具的變異體,和中世紀一種特別的小丑臉譜有關聯。

 

威尼斯人把面具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究竟從何時開始已不可考,據說起源於11世紀,西元1268年便出現禁止穿戴面具的官方文件,當時穿戴面具者多為落難貴族及避債的賭徒,且戴面具進入教會有損教會尊嚴,故加以禁止,可見當時面具的普遍。到了16世紀,身著斗篷面具的造型依然未獲法律允准,但「面具客」(Masquerade)仍舊穿梭於威尼斯的街道巷衢之中,他們有的是密會情人,有的是躲避仇家的追殺。

後來法律允許威尼斯人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戴著面具和工作和生活,具體說來是從每年的105日起到第二年的610止,長達8個月,因此在18世紀以前,威尼斯居民生活完全離不開面具,人們外出,不論男女,都要戴上面具,披上斗篷,這專屬於威尼斯的面具就是那有名的「包塔」(Bauta)。詩人拜倫就曾說:「忘不了威尼斯曾有的風采:歡愉最盛的樂土,人們最暢的酣飲,義大利至尊的化裝舞會。」至於10餘天的嘉年華狂歡節,和40天的四旬齋更是面具不離身。一直到拿破崙揮兵南下,征服了威尼斯,瓦解了殘喘多世紀的「面具客」,從此面具客銷聲匿跡,直到西元1979年的現代嘉年華才再度復活。

當時的王公貴族們戴上誇張的面具,穿著華麗的復古裝束,聚在河邊或者乘船夜遊。面具掩蓋了大家的真實身份,所以人們可以毫無顧忌,恣意狂歡。狂歡節的習俗最初起源於那些喜歡隱姓埋名到賭場廝混的威尼斯貴族,後來演變成為歐洲最具有異國情調,多姿多彩的節日。

面具如今成了威尼斯狂歡節的象徵,威尼斯面具嘉年華,每年舉辦的日期都不盡相同,大致上會在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10天舉行,大約是每年隆冬末尾的二月天。在嘉年華的最後一天,威尼斯政府於大運河的出海口釋放煙火,璀璨的煙火為整個為期12天的嘉年華劃上個迷人的句號,眾人共同迎接四旬齋(Lent)的到來,共同期望明年的嘉年華。


在為期12天的嘉年華中,重點不是狂歡喝彩,載歌載舞,而是一副副那精巧且細緻的面具。一進入威尼斯的水巷,滿眼色彩斑斕的狂歡節面具,往前走,大街小巷有數不清的面具店,並且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收集時髦的斗篷,有的專賣高頂硬帽,有的出售化妝舞會上兩邊插著大大彩色羽毛的面具,還有的現場展示面具的製作工藝並請人們參與。「面具」可以簡單到直接畫在臉上,也可以經過複雜的程序,用紙漿、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製成。這裡做的面具個個手工精湛,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誇張、華麗、戲劇化,看得你眼花繚亂。幾乎每個到威尼斯的遊客都要帶回個面具作為紀念。

膚色不同、語言各異的人們此時都腳步匆匆,穿小巷,過小橋,或乘著威尼斯特有的「貢多拉」,在古老的手風琴和其他樂器的悠揚音樂聲中,穿行於古色古香的古老水網,從四面八方奔向世界著名的「聖馬可廣場」,狂歡節正是在這裡達到高潮。這裡成了面具與服飾的展示會,不少人從頭到腳都模仿中世紀的歐洲貴族,有的扮成電影中的各個角色,偌大的廣場被上萬名前來狂歡的人擠得水洩不通,身著古代服飾的儀仗隊來到大公府門前,一些人裝扮成古代威尼斯達官顯貴登上主席台,聖馬可教堂的鐘聲齊鳴,主持人宣佈威尼斯狂歡節正式開始,廣場上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時,位於廣場中央一側的100米高的鐘樓上,會出現一名美女扮成天使,銀裝素裹,揮動著翅膀,徐徐從天而降,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願。

威尼斯人喜愛面具與他們多年來的冒險生涯和不斷闖入神秘土地(如東方)的經歷有關,在他們血液裡積澱了渴望冒險,喜愛神秘的因素,而千奇百怪的面具,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這種渴求:冒險和神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旅人Carrie愛漫遊 的頭像
    旅人Carrie愛漫遊

    旅人Carrie愛漫遊

    旅人Carrie愛漫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